市政府:
根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第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4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省委十三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
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523亿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27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0.3亿元,同比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62.7亿元,同比增长12.4%;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56.2亿元,同比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7.33亿元,同比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完成22.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6%;实际利用外资达到5.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2%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3221元,同比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0526元,同比增长1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2‰;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城镇化率为43.28%,提高1.5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762.7亿元,位居全省第三;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169亿元,同比增长12.4%。全市工业用电量累计达到105.8亿千瓦时,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长10.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产业集群取得突破。丰城再生铝、奉新棉纺织、上高绿色食品等10个产业集群被列为省重点产业集群,宜春锂电、高安建陶、樟树医药被确定全省示范产业集群。樟树获批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国际新型工业化中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盐化工循环产业基地。支柱产业支撑有力。全市建材、机电、食品、电力能源、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鞋革七大支柱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91.8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20.4亿元、利税总额32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11.1%、13%。全市十大产业基地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95.1亿元,同比增长16.3%;利税总额176.8亿元,同比增长19.1%。民营经济贡献凸显。全市民营经济完成企业增加值136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200亿元,上交税金2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4%、21.9%、21.9%。工业园区实力增强。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93亿元、工业增加值723.9亿元、上交税金13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15.6%、16.9%,园区从业人员总数突破30万人,在建工业项目502个,数量居全省第一。
2、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全市围绕“把宜春建设成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先行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目标,竭力抓改革促升级,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931.1万亩,粮食总产415.4万吨,实现“十一连丰”。生猪出栏665.3万头、家禽出笼44万只、蔬菜产量149.2万吨,油料产量21.4万吨、棉花产量1.8万吨、水产品产量35.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4.6%、1.7%、1.7%、2.7%、4.6%。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现有1个国家级、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792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00家,新增50家;农民合作社突破4000家,数量居全省第三;培育100亩以上水稻种植大户1281户、500头以上生猪养殖大户2034户。农业品牌创建不断升级,现有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7个、名牌产品2个,江西省著名商标96个、名牌产品26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18个,绿色食品认证140个,有机产品认证236个,农产品地理保护标志4个。农业农村改革顺利推进。土地确权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颁发了全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全市58个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完成;“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稳步实施;在樟树阁山镇孙家村启动创建了全省唯一的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3、服务产业快速壮大。全市积极顺应“航空高铁”时代,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快速发展。全市接待游客2823.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1.6%、38.1%。明月山旅游区顺利通过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专家评审会,迈出了创建5A级景区的关键一步;温汤被列为首批中国温泉旅游名镇试评示范镇。成功举办第八届月亮文化旅游节,宜春禅博园、宜丰洞山普利禅寺顺利建成,《禅境宜春》在央视播出并荣膺第十届好莱坞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年度最佳中国纪录片。民航事业飞速发展。9月23日,明月山机场开通了成都经停宜春至厦门的航线,至此,已经开通3条航线。10月13日,旅客吞吐量突破20万人次大关。全年,明月山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2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60.5吨,飞机起降3032架次,平均客座率达到82.5%。电子商务、商贸、金融等行业逐步兴起。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首次突破百亿元,万民世贸广场动工建设,“丰城特产网”上线运行;百荣百尚、北岸新天地、红林世界城等商贸综合体陆续开工,项目建设数量居全省第一;上饶银行入驻开业,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总数达17家,居全省第三;奉新中华包装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宜春汽运公司成为全市首家正式挂牌“新三板”企业。
4、城乡建设协调推进。全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全市城镇建设开工项目722个,续建199个,累计完成投资805亿元。中心城区变强变美,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随着环城南路贯通以及320国道三阳至西村改线工程动工,宜春中心城区发展潜力面积拓展至15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5%,绿地率达到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55平方米,城区人口达到53万人。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和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启动中心城区日处理4万吨污水、日处理50吨污泥等项目建设。镇村联动率先示范,乡村旧貌换新颜。全市19个示范镇(重点镇)镇村联动成效显著,每个示范镇(重点镇)均增设城管中队、交警中队、环卫所、规划所等机构,新建“十个一”、“五个提质改造”工程285个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已完工250个,在建34个,完成投资17.1亿元;自选项目197个,总投资64亿元,已完工117个,在建73个,完成投资49.8亿元;96个联动村建设总投资6.7亿元,74个联动村已经完工,在建15个,完成投资5.67亿元。
5、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坚持大开放主战略不动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有效拉动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我市被中国贸促会评为全国基层贸促机构先进单位,成为全省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评为“2014浙商(省外)投资最佳城市”,是全国获此殊荣的5个设区市之一。招大引强取得明显成效。全市实际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项目269个,位居全省前列,项目资金435.6亿元,同比增长16.9%。引进世界500强项目12个、国内500强项目4个、央企投资项目7个和上市企业投资项目13个,成功引进正威国际集团投资200亿元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项目。成功举办了美国烟花协会年会暨美国烟花展(万载)订货会,成为全省首个引进境外知名展会的地区。“走出去”取得明显成效。江西华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在泰国投资选矿尾砂综合利用项目,对外投资额为995万美元。靖安县农产品流通体系市场建设项目获得世行贷款1300万美元。口岸平台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宜春海关正式获批,目前正在加紧筹建。高安铁路口岸作业区基本建成,万载公路口岸作业区稳步推进,樟树水运口岸作业区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6、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继续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助推经济发展升级。全市有26个项目列为省重点工程,占全省13%;全市105项重点工程中已开工建设90项,完成投资264.8亿元,占年计划94.8%。320国道三阳至西村改线工程、宜新公路7月份开工建设;沪昆客专南昌至长沙段9月16日通车运行;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宜春禅博园10月份建成并向社会开放;宜春至万载高速基本建成;南昌至宁都、南昌至上栗、南昌至樟树高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其中南昌至樟树高速(扩建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药湖特大桥新桥于10 月30 日建成通车;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岳吉段铁路初步设计文件已于10 月批复、昌吉赣客专已于11月通过初步设计审查会,即将开工建设;万载至铜鼓、昌傅至东乡高速动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拆迁工作;四方井水库、丰电三期、上高大唐国际电厂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我市有38个项目列入全省500个示范项目,总投资356.8亿元,拟引进社会资本245.9亿元,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中心、北湖公园、丰城市海铁联运集装箱装卸站等24个项目已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签约金额148.7亿元,到位资金31.3亿元。
7、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市紧紧围绕建设“文明幸福宜春”总目标,倾力改善生态环境,着力提升宜居品质,成功入选全国20个“生活最幸福城市”。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工作。编制完成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积极申报上高县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奉新工业园区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开展节能监测预警分析,严格执行项目节能审查。通过了省政府对我市2013年度节能目标考核和市政府对各县市区、“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考核,完成了节能考核目标,累计至2013年我市单位GDP能耗完成“十二五”节能任务的73.14%。积极推进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市10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开工建设,开工建设率100%。宜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奉新工业园区3个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营,袁州医药园彬江特种产业基地、樟树盐化工基地、江西建筑陶瓷产业基地、上高工业园区和靖安工业园区5个污水处理厂处于试运行阶段,宜丰工业园区和万载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加紧建设。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工作。高安红狮水泥、上高南方水泥、江西富达盐化、江西晶昊盐化等重点企业脱销、脱硫工程基本完成。开展秀江河两岸养猪场专项整治活动,加强重点企业污染排放监控,秀江河水体逐步改善,Ⅰ—Ⅲ类水质断面达到100%,整体水质优良。中心城区PM2.5监测点在原有市广电、市中行、市石油公司和市气象局4个监测点的基础上,新增了槟榔水业、市经开区2个监测点,监测数据定期向市民公开。
8、各项改革顺利实施。全市围绕制约宜春经济发展的重大体制机制问题,在重大领域推进一批重要改革举措。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三级”负责制、联合会审制和工作协调例会制度。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首席代表制、“一审一核”制、“绿色通道”制、并联许可制和领导现场办公制等一整套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组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超市”,健全完善“一站式”审批机制和“一企一策”“一项一策”项目服务机制。狠抓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和规范工作,先后分5个批次衔接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338项,其中取消64项、承接253项、合并4项、调整3项、下放14项。全面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实施了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年检制度改为年报制度、企业信息公示平台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积极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市新登记企业9294户,同比增长69.1%;新登记企业注册资本总额397.7亿元,同比增长174.6%。稳步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在全省设区市率先编制2014年度全口径预算。市本级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全口径“四大预算体系”全部上市人大会审议,市本级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全部向社会公开。在全省率先设立了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建立起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在奉新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试验区建设试点,在上高开展以农村新型经营组织为重点的农村信用试验区建设试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宜春土木公司改制重组为试点,吸纳民营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为市本级其他国有企业实施多元化改革、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总结经验。对市直国有资产资本进行有效整合,打造宜春发投集团等一批资产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资本化运作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国有资本投资集团公司。
9、民生事业稳步推进。全市始终将增进人民福祉放在与经济健康发展同等重要位置,积极推进民生事业。民生保障财政支出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45.8亿元,民生支出依然是支出保障的重点,其中教育支出完成68.1亿元,同比增长11.8%;农林水支出完成54.9亿元,同比增长14.4%,城乡社区支出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22.9%。十大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着力解决中小学校“大班额”、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群众看病难、养老福利中心建设等民生大事。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奉新县福利中心、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丰城市职业技术学校等民生项目进展顺利。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9738套,其中,保障性住房7721套,总投资7.85亿元,均已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32017套,改造面积339万平方米,目前已开工29987套,完成投资35.13亿元。就业和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6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人口7.9万人。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6.15万人,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 新农合参合人数424.1万人,参合率达到98.4%;新农合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6.2%,城镇职工医保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3%。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特别是中心城区实力较弱,辐射带动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较多,服务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陶瓷、盐化工等部分行业发展困难,房地产市场不容乐观;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配套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等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解决。
二、2015年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工作意义重大。根据中央、全省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宜春实际,2015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省委“十六字”方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新常态,突出传统产业升级,发展高新产业,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把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放在更重要位置,同步推进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提高生态建设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5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9.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外贸出口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以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15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以稳定增长为目标,推进项目建设,增强赶超发展后劲。突出项目招强引优,积极对接“央企入赣”,充分利用赣港会、赣台会、泛珠会等招商平台,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争取引进更多世界500强、国内200强企业;对接国家加快推进信息电网油气等重大网络、健康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水利、交通、油气及矿产资源保障七大类重大工程建设以及我省增加提出的产业升级重大工程、其他社会事业重大工程、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大工程或具体项目,做好重大项目挖掘、包装、储备和上报工作,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力争新开工建设一批总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抓好高安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启动明月山机场扩建前期工作,开通西安=宜春=三亚新航线,适时开通广州等地新航线,加密现有航线航班,加强航班航线的营销和收益管理;加快宜春火车站升级,推进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岳吉铁路、昌吉赣铁路、南昌至上栗高速、南昌至宁都高速、万载至铜鼓高速、昌傅至东乡高速等项目建设。推进丰电三期、龙头山水电站、上高煤电一体化、奉新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推进鹅婆岭水库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尽快启动四方井水库建设。争取赣西万达广场落户宜春中心城,努力推进飞剑潭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项目实施,加快320国道三阳至西村改线工程、宜春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和排水工程、宜春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
2、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一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梳理对接中央、省稳增长系列政策措施,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简政放权,根据国家和省里要求,继续取消和下放一批审批事项;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水利、文化、市政公用等领域,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做好财税体制改革,抓好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和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改革;推进公车改革、医疗体制改革等工作,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二是实施创新驱动。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整合资金,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强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推进国家陶瓷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江西)宜春建筑卫生陶瓷产品分中心和省级锂电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建设,新建一批科研平台;加强品牌创建,新增一批国家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重人才培育和引进,完善和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加大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力度。三是强化区域规划编制实施。抓住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有利时机,加强研究对接,抓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搞好高铁经济区、临空经济区的规划与实施。用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苏区振兴发展、赣西转型发展及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在节能减排项目实施、产业承接转移、袁州区低碳经济平台建设及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国家政策资金支持,走出一条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新路子。实施以“双核两带”为重点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鼓励丰城、樟树、高安融入南昌城市群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做强“东核”;以城镇化为抓手,推进宜万同城发展,以产业为纽带,加强与袁州区、上高县及万载县在产业、商贸、人文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打造“袁上万”新三驾马车,壮大宜春中心城实力,做强“西核”;发挥320国道沿线县市产业优势和昌铜高速沿线各县生态优势,实施好《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建设总体规划》,加快“两带”经济发展。
3、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一是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油茶、肉牛等主导产业,壮大蔬菜、中药材、猕猴桃、茶叶、百合等特色产业。加快隆平高科富硒农业生态示范区等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樟树、袁州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继续做好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农民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素质和能力。二是加快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机械电子、绿色食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升级。发挥国家政策资金引导职能,改造提升绿色食品、建材、盐化、纺织服装鞋革、花炮等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和质量。实施省级循环经济试点,推进丰城、樟树、高安等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工作。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采取走出去等方式积极化解陶瓷等行业产能过剩。三是壮大旅游业,推动服务业发展升级。加快旅游业发展,支持靖安三爪仑旅游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明月山温汤镇争创世界温泉名镇,力争明月山国家5A级景区成功获批。挖掘温泉、禅宗、自然生态、文化创意等特色旅游资源,做好花、山、月、泉文章,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来宜春看花避暑、赏月泡泉,打响“一年四季在宜春”品牌。精心策划第九届月亮文化节、万载国际花炮文化节和樟树药材药品交易会,推进月亮文化与花炮文化、中医药文化融合,不断丰富旅游文化蕴含。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推进宜春中心城江西万民电子商务创新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争创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企业,做强电子商务业。加快金融业发展,引进外阜银行,加大“财园信贷通”、企业信用资助等融资力度,支持企业上市融资。以航空高铁为依托,推进宜春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宜春市粮食仓储物流、袁州现代医药物流、靖安有恒现代仓储物流园、樟树药都医药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快物流业发展。
4、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提升城镇品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水平。实施《宜春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年)》,按照“双核两带”的总体布局,实施城市休闲综合标准化,加快宜春休闲城市综合标准创建试点工作,打造袁州区、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宜阳新区、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 “西核”及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 “东核”,推进沿320国道产业城镇带和昌铜高速生态城镇带建设。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完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配套制度,为进城农民提供均等化服务,使进城农民真正市民化。二是提升产业和基础设施水平,做强宜春中心城。大力发展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旅游商贸业,优先发展锂电、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以产业聚集人气、财气和商气,提高宜春中心城综合实力,打造赣西中心城。通过建立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地方债券发行机制、城市基础设施政策性金融机构及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等多种途径,保障城镇建设资金。抓好宜春至新余、宜春至慈化公路改造提升,推进市人民医院(北院)、北湖公园、北岸新天地、百荣百尚城市综合体、红林世界城、昌黎北路延伸、张家山汽车物流城、大塘商业街等项目建设,实施黄陂片区、秀江东路延伸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工程,完善中心城排水管网建设,不断提升宜春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水平。三是加强镇村联动建设,推进产城融合,探索城镇化发展新路径。继续推进示范镇(重点镇)镇村联动建设发展,以“二十个一”和“五个改造提质”项目为抓手,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示范镇(重点镇)的示范作用,将105国道和320国道打造成全市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集群示范带、人文景观示范带、现代农业示范带和生态环境示范带。推进樟树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重点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建立创新行政管理降低行政成本的模式、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子。
5、以环境保护为抓手,加强生态建设,保持经济永续发展。按照“低碳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大力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合理布局产业发展,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工业、循环利用的环保产业和丰富多样的现代服务业,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推广新能源汽车应用,加快淘汰“黄标车”,鼓励袁州、靖安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国家级生态县和低碳试点城市创建。抓好万载有机食品加工基地、上高绿色食品产业园和樟树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推进丰城煤电、废旧金属及塑料回收、樟树盐化工、高安建筑陶瓷等循环经济试点,支持丰城市申报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创建丰樟高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提高项目审批绿色门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全面完成国家、省节能减排目标。推进丰城冠今塑业废旧塑料循环再利用、奉新华邦竹业竹制品加工废弃物再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争取全市十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运行。贯彻落实新环保法,强化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污染物排放,加强锦江、袁河及修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改善生态环境。
6、以民生保障为根本,推进惠民工程,努力增进民生福祉。一是推进一批民生项目。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等项目建设,实施精准扶贫。加快宜春九中、宜春儿童医院、袁州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上高县职业技术学校、宜丰县职业中专等项目建设,完善镇和中心村社区幼儿园、中小学、卫生院(室)、敬老院、居家养老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全面推行新农合大病保险,整合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保障范围。加强就业培训,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营造自主创业的良好环境,做好退役军人、随军家属、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就业目标。推进保障房建设,创新保障房管理,确保保障房分配公平公开公正。继续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推进中心城区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建设。三是解决一批民生问题。优化学校布局,合理划分学区,保障师资力量,进一步化解城区教育“大班额”问题。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医疗机构网络,加快高安、上高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逐步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继续抓好“三网”建设,做好“天网”工程维护,创建和谐平安社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督检查,狠抓生产安全、交通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生猪养殖市场,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推进法治宜春建设,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加强法治宣传和学习,推进法治机关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做好信访工作,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解决一批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