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进工业、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升级,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一季度,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发展态势良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2.85亿元,同比增长9.2%,位居全省第3位;财政总收入完成109.3亿元,同比增长12.9%,位居全省第4位;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2.9亿元,同比下降0.5%,位居全省第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12.72亿元,同比增长9.5%,位居全省第2位;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0亿元,同比增长12.9%,位居全省第5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8.6亿元,增长12.7%,位居全省第3位;外贸出口完成59.54亿元,同比增长82.7%,位居全省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27亿美元,同比增长2.9%,位居全省第9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32元,同比增长8.3%,位居全省第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6元,同比增长9.2%,位居全省第4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3%,物价总体保持稳定。
(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1、农业稳中向好。全市春耕备耕工作有序进行,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储备充足,油茶长势良好。粮食播种面积总体保持稳定,农作物播种面积1471.84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56.26万亩。农产品质量提升,产业转型稳步推进。全市新增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22.4万亩,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品7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家。铜鼓和靖安被评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上高和丰城被列为2017年全国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县。开设了全国首家以地方名命名的天猫官方旗舰店——宜春原产地商品天猫官方旗舰店,展示农产品生态、绿色、安全的品牌形象;在第十二届江西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上,江西菲乐奇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猕猴桃等10个农产品荣获展会金奖,获奖总数列全省第三;高安市万家园蔬菜等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荣获全省供销系统示范社称号;万载县银河特色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家企业获批为农业部第十一批水产养殖健康示范场。
2、工业加快转型。出台了工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印发了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新增宜丰绿色高效储能系统产业集群、樟树金属家具产业集群两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总数达11个。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46户,比去年底净增185户,列全省第2位;工业增值税增长53.6%,同比提高41.6个百分点,列全省第6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同比回升0.7个百分点;食品等七大支柱产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9.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完成52.8亿元,增长13%。做好“两产一水”文章。大力实施樟树“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和袁州“一谷(中国知名中药谷)一城(华东医疗器械城)一港(江西医药物流港)计划”,一季度,樟树市医药产业税收增长77.4%,袁州区科伦医药等企业快速发展。强力推进锂电新能源产业,打造“亚洲锂都”,奉新紫宸科技新建车间全面投入生产,企业满负荷生产,用电量增长133.8%;总投资12亿元的万载南氏锂电新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亿元,预计今年10月份建成投产;市经开区升华科技等锂电项目将达产见效。加强硒温泉水管理,推进明月山地域商标注册和品牌营销,努力打造中高端水品牌,明月山温泉水已注册“明月宜云”“明月依云”等商标。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良好,1-3月,丰城循环经济实现税收3.6亿元,同比增长222.7%。传统产业加快转型,万载安新材料科技公司炭硅粉、硅钾粉项目被专家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上高新威动力连铸连冲式铅蓄电池板栅制造项目获批行业内首创的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并获得了国家27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化工、有色金属等产业回暖,产品加工回升。1-3月,樟树盐化工税收收入增长81.5%,晶昊盐化实现税收1490亿元,同比增长68.7%;丰城金属加工税收增长596%。重大项目积极推进,丰城市10万吨连铸连轨、樟树市起重机等项目相继签约,市经开区正威集团等项目积极推进。
3、服务业加速壮大。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达到393家,同比增加101家。丝黛实业、同茂印务、铜鼓江桥、樟树德泰木制品4家企业获首届省文化产业“金杜鹃奖”。全市接游人数达到1449.56万人次,同比增长3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7.66亿元,同比增长40.2%。全市商品房库存面积600.91万平方米,库存去化时间9个月,商品住宅库存面积300.38万平方米,库存去化时间5.2个月。全市邮政行业实现业务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27.34%,其中,规模以上快递服务企业实现业务收入0.86亿元,同比增长100.4%。明月山机场旅客吞吐量12.18万人次,平均客座率85.6%;机场总体规划(2016年版)获得了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批复,机场站坪扩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三)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1、稳增长政策有效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升级”、“三高于”和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等相关政策举措,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开展降成本优环境活动,落实行政审批“放管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充分用好中央苏区政策,争取中央资金补助比例由40%提高至60%,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将多获得中央资金2.7亿余元,明月山机场扩建项目将多获得中央资金2000多万元。做好第三届赣西经济转型加快发展区域合作会议筹备工作,研究提出了第三批赣西三市共同推进重点事项。生态文明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生态保护条例>立法工作方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昌铜四县绿色有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生态示范试点积极推进,昌铜高速生态经济带规划展示馆基本建成,万载县获批为江西省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
2、项目支撑不断加强。一是项目储备较好。全市共94个项目列入全省2017年重点推进的980个省大中型建设项目范围,占全省设区市项目总数的10.2%,总投资810.3亿元,年计划投资222.1亿元;确定全市2017年重点建设项目105项(含5项重大前期项目), 其中,在建和计划建设项目100项,总投资 1268 亿元,年计划投资272.4亿元。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94个省大中型建设项目中,一季度计划在建项目78个,实际在建项目76个,在建率97%,累计完成投资44.4亿元,占年度计划20%;全市重点工程已开工建设项目74项,1-3月累计完成投资43.49亿元,占年计划的19.9%。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可研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复,万载县实施“一个项目、一名副县级领导负责、一支队伍跟踪服务、一套方案跟进”工作机制,古城·田下街区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三是工业和民间投资形势好转。全市工业投资157.3亿元,同比增长5.1%。民间投资回暖,完成投资250.6亿元,同比增长18.1%。四是项目引进成效显著。编制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册,积极参加赣京经济合作交流会等招商活动,引进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104个,签约资金141.78亿元,项目个数位居全省第1。
3、匹配指标持续增长。全市工业用电量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4%,增速位居全省第4。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加强,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62.72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827.69亿元,比年初增加91.36亿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设立了城市发展基金、锂电新能源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中医药产业引导发展基金、创业创新基金(创梦基金),总规模超百亿元;市城投总公司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简称PPN)注册成功,注册金额18亿元;与国家开发银行江西省分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强对我市经济发展支持。全市公路货运量4159万吨,货物周转量1200328万吨公里,分别同比增长5.2%和4.4%。
二、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投资看,受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有些项目建设进度较慢。一季度,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与首季开门红的目标相差4.1个百分点。从消费看,全市纳入联网直报的限额以上单位整体规模偏小,在传统消费热点商品普遍放缓的同时,电子商务、健康养老消费、文化教育等新的消费需求规模不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有限。从出口看,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订单减少。花炮产业市场萎缩,万载县外贸出口预计完成3500万元,同比下降44.8%;上高县外贸出口预计完成8180万美元,增长13.6%,增幅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
(二)项目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重特大项目不足。受历史等原因影响,我市大型国企央企少,94个省大中型项目平均每个项目总投资不足9亿元,没有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二是部分项目前期工作缓慢。全市94个省大中型项目和100个市重点工程完成投资额均只占全年计划的20%左右,未达到时序进度目标任务。G220国道宜春中心城区改建工程、奉新同和药业等项目仍处于开工前准备阶段,万载花炮大世界、万载全民健身馆生态体育公园项目因决策变更难以实施。
(三)产业转型发展面临困难。一是实体经济发展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产业转型、去库存等因素影响,煤炭行业增加值下降约6成,丰矿8对煤矿停产4对,丰城58对煤矿保留24对生产。受燃料、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奉新纺织产业利润微薄,产能下降,用电量同比下降4.6%。万载县55户规上企业用电负增长、62户企业国税负增长,10余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部分龙头企业减收明显,丰电一期、二期及华伍制动税收下降均超过60%。二是新经济新动能不足。2016年,锂电新能源、中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只有150亿元和280亿元,且布局较分散,产业集聚发展程度较低。新经济发展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体量小,难以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三是创新能力不足。我市企业研发投入有限,高端人才缺乏,在核心技术创新方面能力不足。
此外,融资、用工、用地等问题依然存在。市经开区、奉新、万载等地反映融资困难;樟树、万载、靖安、奉新用工难问题突出,主要是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工少,难以满足生产需求;樟树市用地规模少,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影响项目落地。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深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战略。要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三升级大会的决策部署和推进工业、农业、旅游服务业文件通知要求,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是继续深入实施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产品的品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加快创新宜春建设,抓好《关于贯彻实施创新驱动“5511”工程的意见》落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结构由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二)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在做大做强传统特色产业的同时,加快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重点是对接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研究拟定我市具体实施意见,培育大航空、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新型电子、智能装备、新材料等新制造经济,培育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总集成总承包、现代金融、全域旅游、文化创意等新服务经济,培育绿色智慧农业、大健康、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经济,培育大数据及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数字视听等智慧经济,实施生产能力、创新资源、生活服务等分享,发展分享经济,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三)加大对实体经济的帮扶。继续贯彻落实降成本优环境系列举措,进一步做好领导挂点帮扶企业园区工作,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问题,促进企业降本增效。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用地等支持,用好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引导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项目工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的理念,进一步加大项目工作力度,夯实发展基础。发挥县市区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在项目推进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加强重大项目的谋划储备、包装争取和推进落实工作,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重点是加快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明月山机场扩建工程、四方井水利枢纽工程、G220国道宜春中心城区改建工程、奉新同和药业、紫宸科技二期等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蒙华铁路、昌吉赣客专、万载国家现代(有机)农业示范园核心园、宜春市防洪工程等项目建设。
(五)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一是结合去库存,扩大商品房消费需求。因城施策,鼓励进城农民工购房,支持居民改善型自住型住房需求。二是继续办好汽车等展销会,扩大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需求。三是培育新消费热点。抓住国家“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机遇,积极扩大信息消费。同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大健康、文化娱乐等产业,培育新的消费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