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
根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第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全面履职的起始之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房地产调控趋紧的背景下,全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主攻重大项目,推进重大产业升级”活动为抓手,大力实施“兴工强市”和赶超发展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了“稳中快进,难中取胜”的目标,经济运行总体保持了良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年初人大会议确定的计划目标。
2012年,生产总值完成1247.6亿元,同比增长11.6%;财政总收入完成200.4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2.4亿元,同比增长4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508.55亿元,同比增长15.8%;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6.86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54.36亿元,同比增长14.4%;外贸出口总额完成14.9亿美元,同比增长48.7%;实际利用外资达到4.77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896元,同比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8052元,同比增长15.3%;城镇化率为44.7%,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5‰;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重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随着“主攻重大项目,推进产业升级”、项目建设“夏季大会战”、“三千干部进企业、助推决战五百亿”等活动的开展及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的落实,全市230余个重大项目资金、用地等难题得到解决。据统计,仅发改系统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16.16亿元;为47个项目争取了用地指标16000余亩,有效解决了部分重大项目用地难的问题。2012年全市3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占全省重点项目的14.7%,居全省各设区市之首;西电东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工程、江西成品油管道二期工程、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工程、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宜春段等国家重点工程在我市投资达到142.8亿元。2012年,全市开工建设的107项重点工程,总投资943.1亿元,年计划投资255.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46.6亿元,占年计划的96.45%。河北御捷、赣锋锂业等项目相继落户;明月山机场、昌铜高速、花博园等项目已完工,宜春重工、中天机械、宏宇能源等项目已投产见效;靖安洪屏抽水蓄能电站、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宜春段、明月大桥、宜春新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万宜高速公路、丰城至厚田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岳吉铁路、樟树市赣江二桥、丰城市龙头山水电站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
2、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随着重大项目线索奖和市政府重大项目华木莲奖的实施,以及县市区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大竞赛”、“项目建设年”等活动的深入开展,以项目为抓手,以项目建设为平台,“兴工强市”取得新进展。一是园区经济不断壮大。全市工业园区入园企业达1677家,其中投产工业企业951家,在建499家,非工业企业227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4亿元、利税总额258.3亿元、税金总额8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7%、32.2%和29.5%。二是支柱产业支撑明显。2012年,全市建材、机电、食品、电力能源、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鞋革七大支柱行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403.89亿元,增长14.9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9.42%;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均实现快速增长。三是产业基地不断升级。上高绿色食品产业基地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基地,宜春锂电新能源产业基地、袁州医药园获批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江西省锂电池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西省药用真菌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宜春经济开发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取得实质性进展,丰城高新技术产业园、樟树工业园被批准为全省首批省级重点工业园。
3、服务产业发展方兴未艾。2012年,全市服务产业实现产业增加值342.73亿元,同比增长11.8%,占GDP比重为27.47%,比上年提高3.77个百分点。一是旅游业发展态势强劲。2012年,接待游客1685.08万人,增长46.82%;实现旅游收入124.03亿元,增长43.92%。二是传统商贸餐饮业提档升级。赣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步步高广场、宜春国际商贸城等一批商贸物流企业先后开业;迎宾馆、喜来乐大酒店等建成营业,餐饮住宿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速。以月亮文化节为代表的文化娱乐产业和总部经济快速兴起,宜春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基地、江西丰城龙津湖总部经济服务业基地被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第一批江西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高安·中国陶瓷产业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丰城市被列为全省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江西瑞景铁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被列为江西省服务业龙头企业。高安市大城现代服务业先导示范区有序推进,重点打造商贸物流、农业观光、运动休闲、职业教育和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已有食品数字可追溯博览园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式落户。
4、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加强。2012年,全市按照“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围绕“再创农业大市新优势”的目标,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农村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一是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943.95万亩,粮食总产414.83万吨,比上年增长5.4%,实现了历史性的九连增;生猪出栏626.9万头、肉牛出栏27万头、家禽出笼4100万羽、肉类总产61.19万吨、水产品产量32.8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23%、2.7%、8.6%、10.04%、7.69%。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22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6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2000家,新增317家,其中省级示范社65家,占全省13%。万载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袁州、丰城、樟树、高安、万载、宜丰被列为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基地。三是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进入全省先进行列,樟树、奉新、上高、万载被评为全省新农村工作先进县(市),宜丰、靖安、袁州、丰城被评为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工作先进县(市、区)。全面完成重点镇、一般建制镇、集镇和行政村规划编制工作,全年村镇建设投入达到35亿元。全市39座大中型水库、838座小型水库已退出养殖承包,2174个村点、32个集镇全面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靖安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工程。
5、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凸显。一是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2012年,全市围绕“打造宜居品牌,建设幸福城市”目标,不断扩大城市控制性规划面积、拉大城市框架。2012年,宜春市入选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为江西唯一上榜城市,并同时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樟树、万载获得省级园林城市,至此全市已有6个县级城市获此殊荣。二是生态工程建设有序实施。认真落实产业政策,严把项目审批关,杜绝“二高一低”项目建设;全市紧盯“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强化节能减排目标分解和监督通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有效开展,各项节能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节能灯具使用不断推广,“节能低碳、绿色生活”观念不断深入;深入开展万载县境内造纸企业污染,宜丰县工业园企业违法排污,全市生猪水产养殖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宜春市中心城区重点区域油烟、噪声污染,宜春市中心城区袁河饮用水水源污染及全市矿山环境污染专项整治,袁州区袁河河道采砂整治做法在全省推广。三是森林宜春建设大力推进。近年来,全市生态不断改善,积极申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全市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601.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6.97%,宜春市人民政府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成为江西省第一个也是至目前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设区市。
6、各项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实施。根据国家正式印发的“十二五”医改规划和省医改办与我市签订的2012年医改目标任务责任书,制定了2012年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任务,将全市医改目标任务分解为4个方面、19大任务、59项具体任务,并从管理体制、补偿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五个方面,对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及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开展了专项督查。二是主体功能区规划改革积极跟进。随着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出台,我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跟进,经过努力争取,袁州区、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被确定为省级重点开发区,靖安县、铜鼓县被确定为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其他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粮食主产区。三是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扫尾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纳入本轮改革的107户七个系统企业改革基本完成,共安置职工2.4万人,较好地实现了“职工得实惠、企业得发展、债务得处置、资产得盘活”的改革成效,我市被评为全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市,其中袁州区、樟树市、高安市被评为全省七个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
7、社会民生事业和谐发展。2012年,“十大幸福工程”全面推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个重点民生项目得到有效落实。中心城区青龙立交桥建成通车,公厕改造已经完成;全市22980套保障性住房、9247套棚户区改造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农村危房、国有林场和国有垦区危旧房、教师周转房改造快速推进。2012年,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超过70%。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7.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到411.7万人,三项医保参保率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3%和74.9%,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额度不断提高,资助参保参合范围及救助保障范围不断扩大。2012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5万个,宜春市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并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社会管理不断创新,“三进四民”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节能减排压力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以及辐射带动力亟待加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力不强,框架需进一步拉大,基础配套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特大项目落地少,投资超百亿元的重特大项目急需突破和推进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努力解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入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攻坚克难的重要一年。
根据中央、全省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宜春实际,2013年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抓住并用好机场和高铁即将开通的机遇,继续坚持“稳中快进,难中取胜”的总基调,继续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建设,突出抓好服务业发展,突出抓好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确保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赶超发展的好势头,确保社会安全稳定,确保幸福宜春建设取得新成效。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确定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总收入增长1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13%;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以内。
为确保完成上述目标,2013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坚持“兴工强市”战略不动摇,继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激活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做好重大项目挖掘、包装、储备工作,不断更新充实项目库。完善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健全审批“绿色通道”,着力打造“宜春速度”,加速重大项目推进落实。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全市力争新开工建设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新开工建设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突破80个。在交通运输方面,抓好蒙西煤运通道岳吉铁路、昌吉赣铁路、万载至铜鼓高速公路、宜春至慈化二级公路、高安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南昌至上栗高速、万宜高速、昌樟高速改扩建、沪昆铁路客运专线宜春段、宜春新火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在能源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丰电三期、上高煤电一体化、万载热电一体化及奉新抽水蓄能电站的前期工作,协调推进洪屏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在农林水方面,推进四方井水库、鹅婆岭水库等重大水利枢纽工程的前期工作。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重点加快建设宜春中心城区环城南路、宜春汽运总站等在建工程项目,加快明月大桥建设和宜春大桥改造;启动湖田片区开发,推进碧桂园项目、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温汤镇垃圾收集处理系统、高安市瑞阳新区、奉新县天工大道、万载县污水处理设施工程等项目建设。
2、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矛盾,抓紧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加快中小企业孵化园和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逐步形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低碳经济工业体系。新能源:大力发展锂电、风电等新型产业,积极推进丰城玉华山风电场、奉新、靖安、宜丰、铜鼓等地风电开发等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努力建设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新材料: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加快宜春经开区正拓新能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袁州区恒辉矿业硅微粉新材料建设、樟树市宏宇新能源太阳能玻璃及中空玻璃、奉新县兆峰化纤涤纶纤维、三森新材料新型环保包装塑料制品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建材和新型材料产业基地。新医药:挖掘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的传统优势以及樟树药都、袁州医药园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加快袁州区新龙生物病毒制剂生产、荣兴药业盐酸氨溴索原料药粉生产、樟树市江西司太立造影剂、喹诺酮类等药物中间体建设、宜丰县前程新能源公司生物质颗粒等项目建设,努力把宜春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新制造:以宜工、江特、华伍、福斯特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整合提升现有产业,推进宜春经开区银锂公司碳酸锂生产、海佳电器洗衣机及电冰箱生产、靖安县金发铜业公司扩建、杰浩公司硬质合金精密切削刀具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中高端产品,努力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形成机械电子产业集群。
3、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城乡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一是注重规划引领,不断优化城镇化布局。中心城按照“一核、三轴、五组团”的发展思路,努力拉框架、扩规模、强功能、美环境;积极编制丰樟高城市群战略规划,加速丰樟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对接,形成经济、文化、生态三方有机融合;全面完成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试点村规划编制,抓好市定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点和村镇联动点建设,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配套功能完善的农村新型社区。二是注重人口倍增,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逐步解决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有序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子女就学、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强示范镇建设,择优培育工业主导型、商贸服务型、结构调整型和旅游带动型小城镇,着力完善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提升承载力。三是注重城乡统筹,努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绿色低碳、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现代城市。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对人口的综合承载能力。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系统性,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好“城市建设三年升级战”,中心城区推进科技之窗、北湖公园、宜阳森林公园、宜阳南路跨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建设,启动渥江湿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建设。坚持城市与乡村统筹考虑,推进秀美乡村建设,公共财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向乡村适度倾斜。
4、深入开展产业招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抓住并用好明月山机场和沪昆高铁开通的有利时机,加大招商选资力度。编制好宜春重点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册,依托香港招商引资活动周、泛珠会、赣台会、月亮文化节等平台,抓好龙头企业的引进,推进河北御捷、昆庆纺织、飓风化工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全市围绕锂电新能源、机械电子、电力能源、医药食品、化工、建材等产业,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个,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4个,10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2个。按照“区域协作、优势强化、分类引导”的原则,做大做强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实施“品牌园区”创建工程,争取实现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全覆盖,宜春经开区争取挤入国家级园区行列。
5、突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现代宜居城市。积极推进“中三角低碳经济实验区”规划。按照“低碳发展,绿色崛起”的理念,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生态农业、高科技含量的新型工业、循环利用的环保产业和丰富多样的现代服务业。以建设和谐秀美乡村为主题,倾力打造“森林宜春”,积极推进宜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工作。推进丰城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稀贵金属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一批节能减排和资源节约型项目建设。注重城市人防工程、地下停车场、地下管线等隐蔽工程规划和建设,按雨污分流要求,抓好中心城区环城南路、城市新区等排水管网建设。加快垃圾中转站、公厕新建和改造,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突出抓好绿色通道、绿色乡村等建设,全面提升乡村绿化水平;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突出整治交通沿线、沟塘河道、村头镇边陈年垃圾,逐步实现农村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6、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现代化。以沪昆线、奉(靖)铜高速公路、樟排线及320国道为依托,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富硒有机农业、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现代高效农业,打造高新生态农业走廊。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农村安全饮水、高标准农田等工程建设。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总产稳中有升。推进农业产业调整升级,突出抓好粮食、畜禽、油茶、毛竹、有机富硒农产品五大农业重点产业发展,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以花博园为龙头,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建设“赣西千里苗木花卉走廊”。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三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投入,力争新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2个;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稳步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
7、加快服务产业发展,着力培育新增长点。启动“服务业三年大会战”,全力推进服务业振兴,加快服务业提档升级,打造“湘赣边界服务业的高地”。培育和引进核心龙头服务企业,鼓励引导民间资本介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千帆竞发的发展局面,使服务业成为全市赶超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一是优先发展旅游业。把握休闲养生旅游的总体定位,以明月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筹办第七届月亮文化节为契机,推进仰山国际温泉禅修中心、月之梦·月亮文化展示中心、靖安恒茂金罗湾温泉度假村、武侠世界文化产业园、铜鼓天柱峰景区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构筑以明月山和三爪仑景区为龙头的赣西绿色精粹旅游圈。做好旅游商品发展规划,大力开发具有宜春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积极盘活鼓楼商业步行街、明月山月亮街购物中心等特色购物街区,做优做旺旅游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二是优化提升商贸流通业。优化商业设施网点结构和布局,引进国内知名商贸企业,培育发展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中心城市核心商务区。整合提升优势专业市场,推动发展连锁经营等新型业态,完善社区便民消费网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网络,把宜春建设成为赣西区域商贸中心城市。三是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宜春铁路货场、宜春经济开发区服务业基地、赣西物流中心等建设。大力引进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建立物流联动机制,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完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和城乡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发展产业基地、专业市场、城乡配送等物流产业,把宜春建设成为湘鄂赣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四是加快繁荣金融业。精心谋划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快规划建设金融商务区;加强银企对接,力争新增金融贷款130亿元、新设小额贷款公司3家;力争新引进外埠银行1-2家,把宜春农商银行打造成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地方银行。五是着力打造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节庆、商务会展、体育健身休闲、广播影视、演艺、高端印刷、文化用品和艺术品制造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策划服务、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品牌。完善县市区“三馆”建设,加大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资源共享项目建设与管理力度,加快形成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六是积极培育科技信息服务业。依托锂电新能源、机电、医药等主导产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的密切产业科技合作关系,促成一批产学研结合成果。引进从事电子商务研发、销售、服务的企业,扶持发展一批网商企业,积极培育一批为电子商务服务的物流配送、第三方支付和中介服务企业,加快形成以行业网站、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应用为重点的电子商务格局。
8、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努力提高社会保障。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为百姓多办实事、好事,使百姓持续得实惠。巩固和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确保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继续实施“光明·微笑”行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白血病救治工程,抓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推广实施“爱童工程”。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启动宜春市儿童医院、丰城市人民医院、袁州区中医院建设,加快推进宜春市人民医院北院工程和县级卫生监督、急救中心项目建设,继续完善一批乡镇卫生院建设,进一步巩固村级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继续加快学校项目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化解城区教育“大班额”问题。做好流浪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救治工作,加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加快万载、上高、靖安及铜鼓等地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做好就业培训和服务工作,稳步提升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就业率。加大保障房建设,做好11816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和670套工矿棚户区改造,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加大对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物价等热点问题的综合治理力度,维护社会稳定。
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执行。
Copyright 2009 Yichun Municip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版权所有:江西省bet 365亚洲版官网 政府网站标识码 3609000037 赣ICP备09002039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21号
地址:宜春市市政大楼2楼东侧 联系电话:0795-3272741 Email: newspring@jxyc.gov.cn
本站网页访问最佳分辨率:1440*900像素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 您是本站的第 624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