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
根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十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二届人大六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1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和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年为抓手,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奋斗目标,夺取了抗洪救灾的重大胜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预期目标,“十一五”规划圆满“收官”。
一是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870亿元,增长14.1%;财政总收入跨越百亿元,达107.9亿元,增长3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5.9亿元,增长30.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8.6亿元,增长2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5亿元,增长17.9%;外贸出口5.6亿美元,增长69.3%;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33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5799元,增长14.2%;城镇化率40.8%,提高2个百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9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克服持续低温阴雨、严重洪涝灾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保持了平稳增长,粮食产量达到75.6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总产19.45万吨,同比增长8.3%;生猪出栏556万头,肉类总产54万吨,增长6.4%。农业生产规模化、市场化、经营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效明显,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3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76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6家,列全省第三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26家,总数跃居全省第一。工业发展主导作用凸显。围绕“决战园区、跨越千亿”目标,深入开展“产业上规模、项目上质量、效益上台阶、信用上等级、基础建设上水平”“五上”创评活动,工业园区蓬勃发展,运行效益大幅提升,2010年全市入园企业达1287家,新增9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56.3%;实现利税突破100亿元,增长49.3%。宜春经济开发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00亿元,以锂电新能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速,江特锂电、福斯特、鸿兴能源3家企业相继投产或试投产,联威、赣锋锂业等企业正在开工建设。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45.6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同比增幅达到44%,成为财政增收的重要动力。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9:52.9:26.2调整为19.3:56.5:24.2。
三是投资需求保持高位运行。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53亿元,同比增长33.4%。国家投资力度加大,仅发改系统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25.64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5.64亿元,同比增长28%;金融投放力度加大,新增贷款规模再次超过100亿元,增幅列全省第三;产业招商成效显著,引进5000万元以上省外资金工业项目140个,项目个数列全省第一。
四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在建的130个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突破100亿元,创历史最好成绩。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洪屏抽水蓄能电站3月初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现已完成投资2亿多元。宜春明月山机场工可10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场区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杭长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启动,南昌—铜鼓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南昌至靖安、奉新段)主体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奉新至铜鼓段)已经启动。樟树盐化工铁路专用线和高安建陶基地铁路专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五是城乡统筹建设成效显著。中心城和各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全面投入使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城市创建深入推进,荣获省生态园林城、中国宜居城市、中国最佳休闲养生城市等多张名片。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全市891个村点全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村一品”产业村691个。全市2532个行政村100%实现通水泥(油)路、81个渡口100%架通桥梁,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推进,试点村镇面貌一新。造林绿化“一大四小”超额完成任务,荣获全省综合先进市。
六是体制改革扎实稳步推进。国企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全市238户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全面完成,164户非工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基本到位,改革进度走在全省前列,经验在全省推广。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效推进,华伍制动成为我市第四家上市公司。宜春10亿元城投企业债券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复。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扩面提标、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试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组织实施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县政府机构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
七是消费市场呈现持续活跃。国家从财税、信贷等方面出台了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鼓励家电和汽车下乡等大量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活跃了消费市场。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66.5亿元,增长17.9%,尤其汽车类热点商品增长迅猛,累计实现零售额7.53亿元,增长40.6%。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全市接待游客突破800万人次,增长24.5%,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8.5%。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增长33%。出口需求高速增长。外贸出口总额5.6亿美元,同比增长69.3%,出口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19家,较去年同期增加10家;从产品类别看,机电、化工、纺织服装类产品高速增长,鞋类、烟花爆竹平稳增长。从出口市场看,市场范围日益扩大,传统市场加速增长,企业出口国家及地区达130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0个。
八是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全市民生支出超过120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超过70%,省政府下达的民生工程8大方面、88项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超额完成的64项,城镇新增就业、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新农保参保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全市开工建设廉租住房、安置房面积147.7万平方米。“光明·微笑”工程有序推进,累计为9103例白内障患者免费治疗,完成全年任务数的263.9%,位列全省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聚集度低,节能减排压力大,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任务还很艰巨;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以及辐射带动力亟待加强;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重,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发展中努力解决。
二、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现实的挑战。一方面,世界经济尽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是很多,但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正确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必将使中国经济更加凸显生机与活力,海内外投资者继续看好中国的趋势将不会改变。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深入推进,国家的政策效应将进一步显现,中部互联互通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大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承东启西、贯通南北、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聚和扩散的地位和作用将更为突出,我们正面临着对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另一方面,资源、能源、环境、生产成本的约束更加突出,国内外竞争更为激烈,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必将加速市场重组、产业重组、企业重组。我们既面临做经济总量的重要任务,又面临提升竞争力的巨大压力,必须从宜春实际出发,扬长避短、转型升级、错位发展、绿色崛起。
根据市委二届十次全体会议部署,今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体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工业三年强攻战、城建三年大会战、农业三年升级战、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为抓手,以开展“产业升级年”活动为动力,着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增加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着力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发展速度再创新高、发展质量再上台阶、区域经济再增特色,努力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门红。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3%;财政总收入增长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1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必须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加快建设“亚洲锂都、宜居城市、森林宜春、月亮之都”为目标,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1、扎实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今年是国家4万亿扩大内需投资项目的扫尾之年,又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全面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要密切关注国家和省投资动向,进一步加大跑项争资工作力度,特别是紧密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来策划、包装和运作项目,切实提高跑项争资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力争赢得上级更多的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跟踪服务机制,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力争更多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及早产生效益。交通运输方面:重点是加快宜春明月机场、奉新—铜鼓高速公路建设,积极推进杭长客运专线建设,全面完成高安陶瓷、樟树盐化工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和宜春明月跨铁路大桥等工程建设;力争启动丰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宜春铁路货场和火车站的搬迁改造项目;抓紧做好咸宜井铁路、宜春—铜鼓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能源建设方面:积极推进洪屏抽水蓄能电站、西气东输管道和石上煤矿(丰龙煤矿)等项目建设,抓紧做好丰电三期、樟树热电联产、万载热电联产、上高电厂和铜鼓、上高、靖安风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农田水利方面:继续实施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大力推进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大中型泵站更新改造,做好潦河、锦北、丰东、袁北灌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加大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生态建设方面:继续抓好生态县市的创建,开展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创建;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积极推进市、县污水处理厂及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抓好工业园区(产业基地)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方面:继续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推进县级文化场馆建设,继续推进城乡卫生及社保专项服务体系建设。
2、加速推进产业集聚,着力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围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决战1600亿,工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实现1400亿”的总体目标,深入开展产业升级年活动,全力打好工业强攻战。继续实施重大产业招商,突出锂电新能源产业、建筑陶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机械电子产业、纺织服装鞋业产业、食品产业、竹加工产业七大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定位,加速项目集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以锂电新能源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加快产业的升级转型。瞄准世界500强、全国100强和同行业50强,努力在招大引强上实现新的突破,在产业配套和聚集上有新的提升。继续把产业基地作为提高工业承载能力的主战场,依托宜春锂电新能源、高安建筑陶瓷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和省级特色基地产业,强化发展举措,每个特色基地力争引进1-2个重大项目落户,进一步加大产业聚集力,力争全市十大产业基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8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80亿元,市经开区力争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亿元,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加快产业配套建设,积极推进宜春锂电铁路口岸作业区、高安陶瓷基地铁路口岸作业区、万载烟花爆竹公路口岸作业区等口岸平台建设,抓好物流、设施和公交等服务配套,为产业基地发展提供各项要素保障。
3、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充分发挥城镇集聚人口和经济、促进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作用,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城建大会战,加快宜春中心城区“六个六工程建设”,力争今年内全部开工,三年内全部完成建设目标。进一步加大城市创建力度,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继续谋划实施一批高品位的园林绿化建设工程。加快县(市)城市建设提质扩容,按照“三年拉框架,再造新城区”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加大重点镇和小城镇建设,不断拓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把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把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集中抓好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建设,使之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精品和样板工程。加大中心村、大村的整治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村镇联动、联村整片推进模式,突出抓好20个村镇联动试点、100个整村推进示范点,4000个集镇和自然村的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4、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切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力实施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进一步巩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市粮食种植面积900万亩以上,总产达76亿斤。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提升我市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全面推进十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油茶、毛竹、粮食、畜禽和有机(富硒)农产品等五大产业发展,力争五大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力开展“双十双百双千”工程,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骨干型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完整产业链。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蔬菜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菜蓝子”便利与便宜的问题。继续抓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
5、以休闲旅游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不断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围绕打造“全国知名的养生休闲度假胜地”的总体定位,突出“月亮之都、禅宗圣地”的特色,继续打好以明月山温泉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升级战。精心做好第五届月亮文化节、第六届中国竹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筹备工作。继续加强旅游设施和要素建设,启动明月山温泉风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铜鼓红色旅游景区和奉新百丈山创建4A级景区等工作,促进全市旅游全面升级,力争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围绕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不断完善中介服务市场,大力培育以商贸会展、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全力推进汇金商贸广场、五金商贸城等项目建设,以大市场带动大流通、以大流通引导大产业。继续推进丰城龙津湖总部经济基地、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总部经济城建设,启动明月山总部经济基地建设。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加快农村便利连锁店、放心店和商品配送中心建设,继续推进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以及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工作,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6、继续加大改革和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重点推进七大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切实解决好国企改制遗留问题。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对正邦化工、远大化工、百神药业等一批已具备申报上市条件企业的扶持力度,切实帮助他们解决上市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工作进程。继续加大外埠银行引进力度,争取引入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宜春设立分支机构。稳妥推进袁州区农村信用社改制,力争完成宜春农村商业银行筹建。深入开展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整顿,全面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继续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扩大授信范围和额度,提高融资效率,力争新增信贷资金突破100亿元。落实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各项政策,深入开展“科技入园、科技进企、科技下乡”活动,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着力抓好国家重点节能项目达产达标,充分发挥节能效益。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加强对年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监管。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强对节能减排的统筹协调,把节能减排任务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行业、企业、单位。大力推广节能新产品和新技术,落实各项节能措施,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倡导绿色消费,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和方法。
7、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为抓手,进一步加大公共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比重达70%以上。把扩大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不断完善促进创业和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就业水平,全市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基本药物制度,确保实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及新农合参合率均稳定在92%以上的目标。加大保障性住房力度,大力推进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经济适用房和棚户区改造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着力抓好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工作,关心残疾人等弱势群体。适当提高城乡低保平均补差水平,实现应保尽保。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促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着力做好文化遗产普查和保护工作。完善通胀预期的统筹协调机制,抓好市场价格监管,特别是农产品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坚持维护正常市场秩序,切实保障供应。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Copyright 2009 Yichun Municip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版权所有:江西省bet 365亚洲版官网 政府网站标识码 3609000037 赣ICP备09002039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21号
地址:宜春市市政大楼2楼东侧 联系电话:0795-3272741 Email: newspring@jxyc.gov.cn
本站网页访问最佳分辨率:1440*900像素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 您是本站的第 62485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