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
根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2010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二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2009年,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三保一弘扬”的总体要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大力实施赶超发展战略,危中求机,危中求进,迅速扭转经济下滑局面,经济发展总体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
一是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00.24亿元,增长13.5%;财政总收入80.61亿元,增长24.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7.66亿元,增长3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7.93亿元,增长20.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0.44亿元,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1亿元,增长18.7%;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增长11.6%;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65.0亿元,增长12.4%,其中利用省外资金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34个,居全省第一位,实际进资135.07亿元,增长26.1%;外贸出口3.29亿美元,增长1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增长8.9%;农民人均纯收入5077元,增长8.4%。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或进入全省前列。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丰城市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大关,樟树市超12亿元,高安市超8亿元,袁州区和上高县均超过6亿元,万载县和奉新县均超过5亿元,财政总收入过亿元乡镇(街道)达到5个。经济结构优化,增长质量提高。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21.7:52:26.3调整为20.8:52.9:26.2;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1.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主力军地位更加突出,全年实现税收 48亿元,占全市税收收入的66.4%。
二是努力扩大投资,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积极抢抓中央加大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争取国家和省项目资金18.62亿元,比上年增长50%。在中央下达的四批扩大内需投资计划中,我市有949个项目获得国家支持,项目总投资34.25亿元,中央投资10.59亿元;其中市、县属项目917个,总投资27.39亿元,中央投资9.94亿元,到去年末,累计完成投资19.53亿元,占投资总额的71.3%,竣工项目632个,竣工率68.9%。2009年,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172个,比上年增加102个,到位资金92.58亿元,完成投资89.06亿元,创历史最好成绩。先后有高胡一级公路、丰城采煤沉陷区治理、大华玻纤无碱池窖玻璃纤维、金特建材硅酸钙板二期、宜春中心城区污水治理一期续建和各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等45个重点工程项目竣工投产和投入运营。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宜春明月山机场B线进场公路全线贯通;南昌—铜鼓高速公路的南昌—奉新段开工建设,奉新—铜鼓段完成初步设计方案;洪屏抽水蓄能电站通过国家发改委评估;杭长铁路客运专线确定初步设计方案;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和樟树新干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用线全面开工建设;咸宜吉铁路达成赣鄂两省四市的共推共识;丰城电厂三期、明月山国家自然遗产地保护等一批重大项目通过专家评审。
三是坚持以产业集聚为重心,经济发展基础不断增强。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重点,初步形成了以粮食生产加工、中药材加工、禽业加工、木竹加工、油茶加工等五大产业聚集区,万载、宜丰、铜鼓、靖安的有机农产品,丰城的有机富硒农产品成为产业发展亮点。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68家,完成销售收入161.5亿元,增长23.2%。农业专业合作社705家,成员3.8万人。农业产业招商取得突破进展,全市引进农业项目15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合同资金96.6亿元。深入开展“产业招商百日大会战”和“项目落地百日大会战”,全市引进市外资金165亿元,签约项目547个,引进项目35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1个。丰城的新高焦化、樟树的宏宇化工、高安的罗斯福陶瓷、上高的东新鞋业、宜春经济开发区的兴发铝业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特色产业基地规模效应和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锂电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市经济开发区锂电新能源产业园被批准为“国家锂电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并被省列为第四个千亿元产业工程,签约项目25个。奉新纺织基地荣获“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200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4.65亿元,比年初增加108.4亿元,增长36.6%。发行地方政府债券6.39亿元,其中省政府为我市承债4.39亿元,市县两级承债2亿元;宜春城投公司拟发行的15亿元企业债券也通过了国家发改委有关司局的初步审定。成功举办“宜春月·中华情”央视中秋晚会,以月亮文化为代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全市接待游客64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7亿元,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全年接待游客75万人次,增长25%。
四是坚持富民与强市相结合,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继续推进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改善宜居环境。国家宜居城市创建、城市扩张战、“13579”绿色工程和人口倍增计划成效明显,中心城新增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世界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等城市名片。城镇化水平突破4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宜春中心城区污水处理一期续建工程投入运行,中心城区日处理污水能力已达到8万吨。各县市污水处理设施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上年的40%提升到80%,城市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市880个新农村建设点完成改水2.98万户、改水入户率99.95%,改厕入户率99.8%,改路1326公里。农村清洁工程进展有序,全市5573个自然村、59个集镇及范围内学校、卫生院纳入试点范围,共建垃圾焚烧炉1566座、沼气池6274个。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72.6公里,新增通水泥(油)路行政村270个,行政村水泥路通达率达到94.6%,提升10.6个百分点。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铺开,共完成植树造林78.2万亩,占任务的133.8%,预计可提高全市森林绿化率1.2—1.5个百分点。继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财政支出重点向民生倾斜,民生支出达到97.9亿元,增长34.1%,占支出比重为70.7%。全市民生工程八大方面、91项指标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的 61项,占67%。人口自然增长率7.8‰,城镇登记失业率3.6%。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光明·微笑”工程等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2009年我市经济发展形势总体看好,同时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增速与赶超发展目标仍有差距;经济结构性矛盾较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还很艰巨;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显现,产业集聚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革攻坚任务仍然艰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
二、2010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施赶超发展的关键年。根据市委二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今年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坚定不移地实施赶超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作为加快发展的总抓手,千方百计推进重大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千方百计推进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千方百计加快宜居城市和小城镇建设,千方百计加快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千方百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千方百计改善民生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引进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资金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外贸出口增长10%;城镇化率提高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9‰以内。
三、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做好今年各项工作,必须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积极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狠抓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扩大投资规模及经济总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再创“三农”工作的新优势;坚持民生为重,把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起来,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坚持不懈抓项目,努力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势头。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实施,运作一批重大项目,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高投入拉动高增长,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尽早开工建设宜春明月山机场、洪屏电站主体工程。力争建成南昌—奉新高速公路,启动奉新—铜鼓段建设。力争建成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线和樟树盐化工基地铁路专线一期工程。全力配合做好杭长铁路客运专线建设,力争启动宜春铁路货场和火车站的搬迁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咸宜吉铁路前期工作,力争列入国家“十二五”铁路建设发展规划。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力争引进超亿元人民币或一千万美元以上重点项目100个,引资总额达到300亿元。大力加强融资工作,强化银企合作,搭建融资平台,全力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力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增加100亿元以上。抓住国家扩大发行企业债券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城投债券发行工作,确保宜春城投公司债券发行。
2、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重大产业和重点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创业服务年”活动。围绕锂电新能源产业、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机电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试点企业。继续把高安建筑陶瓷、樟树盐化工、丰城煤电、奉新纺织、上高鞋革、万载有机食品、宜丰竹木加工、靖安硬质合金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中心城区锂电、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扩大开放、做强工业的主战场,深入开展“产业上规模、项目上质量、效益上台阶、信用上等级、基础设施建设上水平”创评活动,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物流平台、服务平台等相关配套建设,不断增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创建一批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基地。继续加强宣传引导,增强企业上市融资的意识和上市积极性,争取华伍制动尽快上市,正邦化工完成辅导期,争取更多的企业启动股改,基本形成上市一批、储备一批、辅导一批的梯次发展态势。
3、抓好生态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建设,提高农业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战略,实施生态市规划,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大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依托农业主导产业、优势农产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基地招商、特色招商、品牌招商和专业招商,狠抓项目落地,确保涉农产业招商引资额占全市招商引资总额的20%以上,每个县(市、区)引进1—3个亿元农业招商项目。继续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重点做强粮食、畜禽、竹木产业,做大油茶、蔬菜、中药材产业,做优茶叶、苎麻、水果、有机农业产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重点龙头企业扩大到50家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000家。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安全、优质、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和商标,扶持一批运作规范、产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抓住“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努力形成“生态系统完备、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居环境优美”的绿色发展体系。以基础较好的城郊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示范区建设,努力把城郊农业示范区建设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基地和培训基地,市民的观光休闲基地,城市“菜篮子”的供应基地。
4、着力把扩大消费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把握国家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机遇,促进农村消费与城镇消费、传统消费与现代消费协调发展。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鼓励连锁企业在农村新增连锁超市门店和便利店,建设一批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进一步做好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精心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引进并扶持一批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和连锁企业集团,努力营造鼓励消费、适宜消费的良好环境,不断繁荣城乡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房地产业,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促进普通商品住房消费,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消费。认真落实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各项举措,围绕强攻工业战略,大力发展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升餐饮、休闲娱乐服务业水平。扩大通讯、教育、文化消费。积极促进旅游消费,加强旅游设施和要素建设,加大旅游整体营销宣传和策划力度,不断提高宜春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全市旅游业发展由“升温”转为“升级”,力争实现年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增长22%;旅游总收入突破60亿元,增长24%。其中,明月山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增长33%,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亿元,增长20%。精心筹办第四届月亮文化节,着力拉动全市节庆消费、会展消费,进一步打响“月亮之都”品牌。
5、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和农机购机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和谐小康家园示范村建设,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和农村公路建设,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教育、医疗、生活保障等切身利益问题为抓手,加大公共投入力度。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扩大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落实、不断完善促进创业和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坚持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为重点,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拓宽群众就业渠道,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再就业问题。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全市廉租房建设计划,启动并切实推行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确保人民群众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Copyright 2009 Yichun Municipal Development & Reform Commission.
版权所有:江西省bet 365亚洲版官网 政府网站标识码 3609000037 赣ICP备09002039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21号
地址:宜春市市政大楼2楼东侧 联系电话:0795-3272741 Email: newspring@jxyc.gov.cn
本站网页访问最佳分辨率:1440*900像素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 您是本站的第 62485 位访客